《犁頭山水話05》客家夥房屋專刊
2023-11-30
  • 創作者
  • 發行或製作單位社團法人台灣豐禾子協會
  • 試閱內容前往試閱
  • 內容說明與介紹

    《犁頭山水話》由社團法人台灣豐禾子協會發行出版,113年專刊主題為「客家技藝與記憶」,以區域性客家技藝為題,處理地方知識與時代變遷間的關係,113年出版之篇幅為專題報導 5 篇、專欄報導 8 欄。
     

    ◎專題報導◎
    .夥房的竹籬笆
    .東海岸街口的社會與信仰中心-榮發商店
    .客家祭祀文化週邊產業-杜裕昌糕餅舖
    .客家與山窩文化:月桃窩古道及其周邊踏查紀要
    .晶片前線的河壩,逝去的多物種生命與世代記憶

    ◎專欄報導◎
    .客家米食:黏牙、黏人、黏感情
    .梅乾菜的誘惑-初訪永哥農場
    .東海窟漫遊導覽地圖
    .在夥房杜个灶下粄
    .父愛滿意的香草園-常吉雅香草園
    .從義民信仰談客家生活
    .凝結在捐款牆的歲月-李菊妹和鄭冉妹
    .【島生新竹誌】璞玉計畫:徵收之前,繁花盛開

    「客家技藝與記憶」專刊,以東海里的「彭家夥房屋」作為刊物主軸,藉由傳統客家夥房形制的實體空間,招喚出跨地域社群的共同記憶與情感投射,藉此引動守護土地紋理之動機。客觀來說,伙房屋的興建是聚落、家族與匠師群(地理司、大木作、小木作、泥水司、打石司)之間的有機互動與協作。台灣的客家聚落基本上都形成於清代,屬於晚期中華帝國的邊陲,聚落的構成涉及到社群的合法性,本身就是一個宇宙的建制:由聚落所在的山脈與水文形成專屬於此地的集體命運。

    |親水文化|
    水是早年農村的主要動能來源,沒有水,就沒有一切。客庄的拓墾,地方開發與水利設施的興建同步進行,芎林為官隘之所在,不僅拓墾迅速,還向外輸出水利技術。至今,竹北芎林一帶保有從清代、日治到戰後的所有水利設施,可以說是活生生的客家水利技術博物館。

    |山窩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是居住淺山區域的丘陵或台地邊緣處的客家人,三面封閉,只有一面出口的自然地形稱之為「窩」。然山窩的意義不僅為客家人對此的環境感知,也是他們謀求生計,取得山林資源的前線,並透過勞動的經驗,將所經所在之處安上各式的地名(紙寮窩、月桃窩、打磚窩、埤塘窩等)

     


    規格:21x 29 cm 共32頁
    定價:50元
    出版:2023年11月

    |閱讀更多|
    犁頭山水話
    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E7%8A%81%E9%A0%AD%E5%B1%B1%E6%B0%B4%E8%A9%B1-100066418454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