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從前,有家金淼寫真舘:吳金淼、吳金榮兄弟鏡頭下的楊梅故事
2023-08-30
  • 創作者吳金淼、吳金榮、彭啓原
  • 發行或製作單位遠流出版
  • 試閱內容前往試閱
  • 內容說明與介紹

     ❀本書榮獲「2023Openbook好書獎」年度生活書 ❀

    1935年,吳金淼正式在楊梅街上開設「金淼寫真舘」。由於攝影技術精湛,各方拍攝邀請紛沓而至,從出生、就學、入伍、結婚、做壽、喪儀,甚至一時興起,不論任何的拍攝題材,「金淼寫真舘」一定擔負起任務,弟弟吳金榮則從旁協助。拍攝之後照相館也很謹慎地保留底片,其中有早期的玻璃底片、6×9吋的大型塑膠底片,以及1960年代流行的35釐米捲型底片;除了底片,金淼寫真舘還留存客戶近兩萬張的相片。由於數量龐大,加上拍攝題材以及地點多樣,於是一部自日治時期到戰後的楊梅影像歷史,在時間的洪流裡被無意間留存了下來。
     
    金淼寫真舘所保存的珍貴照片,在1994年一場楊梅護廟護樹行動中,得以被世人發現重視。作者除了實際參與抗爭,也對抗爭行動做了影像記錄;而金淼寫真舘照片寶藏的發掘,也讓他和故鄉有更深的連結。
     
    本書依循歷史縱深,從一萬多張老照片中精選出200多張影像,分為13個主題,企圖以拼圖方式,重現楊梅1930至1970年代的庶民生活樣貌。最難得是,過半影像有吳金榮第一手的口述解說,加上作者的文史考掘與田野補述,構成了「三重式歷史書寫」新體例,為讀者帶來宛如親臨歷史現場般的真實感動。

    |目錄|

    【序一】文化地圖中的小紅標   周樑楷
    【序二】以另一種記錄楊梅的形式  李達嘉
    【序三】回山望有情 歸鄉看人世   吳榮訓
    【作者序】完成我個人的楊梅拼圖
     
     【楔子】  吳金淼兄弟的故事
    1.故事的起點—金淼照相舘∕2.家族與寫場∕3.攝影之外的演出—花燈∕4.楊梅相片寶庫
     
    第一章 日本時代的楊梅
    1.女兒節∕2.日本小孩與台灣香蕉∕3.楊梅分室∕4.派出所建築上棟紀念
    5.李金益庄長的送別照∕6.保育園∕7.楊梅公學校運動會∕8.台北神社前的畢業旅行
    9.楊梅國民學校班級合照∕10.兒童戲劇表演∕11.高等科學生∕12.學生與二宮尊德塑像
    13.桃園農校的學生∕14.老坑國語講習所∕15.水尾國語講習所∕16.講習所的女學員
    17.龜山頂遙拜所∕18.楊梅二渡橋旁∕19.聖帝廟與苦讀的醫科生
    20.畢業生回校∕21.楊梅青年團
     
    第二章 伯公山寫場
    1.快樂的樂手∕2.牛樟樹下的年輕人∕3.父與子∕4.戴氈帽的男人∕5.開彩白店的男人
    6.流行的半西裝∕7.穿青年裝的年輕人∕8.穿大襟衫、梳髻鬃頭的婦女
    9.時髦的未嫁女∕10.穿長衫的人家女∕11.少年公校生
     
    第三章 各行各業
    1.楊梅座的上棟紀念∕2.魁儡戲團試演會∕3.劇團演出前的準備∕4.會社創立紀念
    5.野台戲∕6.稻穀的簣乾法宣傳∕7.醫藥宣傳隊∕8.石油礦的鐵工場
    9.沖繩式帽子編織講習會∕10.打草鬚∕11.矮坪仔上的彩白業者∕12.茶園施肥
    13.採茶即景∕14.龜山上的植樹活動∕15.養神豬∕16.養豬仔∕17.磚窯廠
     
    第四章 家族照
    1.代書.周東郎家族∕2.西藥行.吳阿生家族∕3.楊梅國小校長.黃乾茂家族
    4.鎮長祕書.黃阿榜家族∕5.鄭屋的婦女與孩子們∕6.道東堂.鄭氏家族
    7.大和醫院.尹德財家族∕8.做香、經營戲班.彭萬得家族∕9.錦水遊.楊梅老街家族
     
    第五章 火車頭前的故事
    1.國際通運株式會社∕2.日本通運株式會社
    3.日月潭霧社遊覽紀念∕4.埔心火車頭的驛長與驛夫∕5.琦玉縣學農入學出發
    6.楊梅木造火車頭∕7.大馬力的「火車頭」
     
    第六章 中日戰爭 
    1.楊梅志願軍夫出征∕2.志願軍夫彭金泉出征紀念∕3.新屋庄農業義勇團
    4.楊梅防衛團防空演習∕5.慰安舞蹈會的特別座∕6.慰安舞蹈會的空軍舞
    7.慰安舞蹈會的表演者∕8.達文從軍紀念∕9.橫山直行君出征紀念
    10.楊梅的愛國婦人會
     
    第七章 神社與皇民化
    1.假裝行列紀念∕2.假裝行列表演∕3.皇民化奉公訓練∕4.新竹神社參拜紀念
    5.國語之家∕6.養馬人家∕7.仕紳.鍾勤桂∕8.仕紳.范姜萍、劉阿圳
    9.教書人.陳庚土∕10.皇靈祭.廖善機與家人∕11.南支進出者養成講習會

    第八章 太平洋戰爭
    1.庄長宿舍前的日軍∕2.燕子窩的日軍∕3.香蕉樹與軍官∕4.台籍軍人留影
    5.鹽商慶祝新嘉坡陷落∕6.壯丁團慶祝新嘉坡陷落∕7.健民運動.收音機體操
    8.金淼寫真舘前的體操∕9.奉公隊「正條密植」耕作/10.國校生的奉公插秧
    11.特別志願兵入伍∕12.我的父親與少年工∕13.送老師「海兵團」入團
    14.父與子臨別依依∕15.楊梅庄長送迎∕16.保正與他的家人∕17.警防團修了紀念
    18.女子救護隊∕19.轟炸後的現場  
     
    第九章 戰後生活
    1.楊梅第一次的光復節∕2.光復節大會∕3.第一批來台的國軍∕4.日軍武器接收
    5.運通公司的接收員∕6.楊梅監視區的職員∕7.陸軍五十二軍∕8.軍士還鄉
    9.新竹縣反共自衛隊∕10.戰後第一次徵兵入營∕11.外省第一代與第二代
    12.歡送劉玉章將軍∕13.梅中旁的美軍顧問團∕14.軍人之友社學生街頭宣講
    15.消防隊授車典禮
     
    第十章 學校與戲院 
    1.楊梅國民學校的接收∕2.最後一屆的高等科∕3.水美國校的誕生
    4.楊梅國校學生畢業照∕5.方濟幼稚園寶寶∕6.遠足與運動會
    7.楊梅戲院的股東與演員∕8.衰敗的楊梅戲院∕9.新穎的金星戲院
     
    第十一章 生命禮俗
    1.敬老會生日宴∕2.日本時代結婚照∕3.五○年代結婚照∕4.三輪車迎娶
    5.計程車迎娶∕6.嬰幼兒照∕7.別世留影∕8.日本時代的告別式∕9.日本時代的還山
    10.庄役場前的還山∕11.大華老街的還山∕12.光復後老街的還山
    13.老街半日本式的還山∕14.新街的還山∕15.老火車站前的還山安著
    16.戲院內的告別式∕17.楊梅鎮公所前方的還山∕18.六○年代的楊梅新街還山
    19.楊梅首富的還山∕20.金斗甕∕21.祖塔落成∕22.蔣介石八十華誕在楊梅
    23.公所內的蔣介石靈堂
     
    第十二章 錫福宮影像記事
    1.日本時代建戲台∕2.正殿昇樑紀念∕3.黨國元老鄒魯到訪∕4.神位登龕  
    5.前殿昇樑∕6.閹雞比賽∕7.義民祭迎神∕8.義民爺遊街∕9.喜洋哥的紅粄塔
    10.挑飯∕11.大閹雞棧∕12.祈福戲「擺仙」∕13.錫福宮前的雞棧
    14.義民節奉飯∕15.放水燈∕16.義民節普度∕17.豪華豬羊架∕18.圓醮的醮門
    19.圓醮迎神隊伍∕20.火車站前的水燈排∕21.放水燈隊伍與醮壇
     
    第十三章 沙龍與紀實
    1.人像沙龍照∕2.妹妹吳明珠∕3.帥哥與駿馬∕4.姊與弟∕5.兒童演出劇照
    6.天旱擔水∕7.抽菸的少年∕8.攝影師玩自拍∕9.生態攝影之白鷺鷥
    10.35釐米相機的紀實
     
    【後記】  
    吳氏兄弟攝影作品被看見
     
    參考資料
    攝影家年表
     

    |作者簡介|
    攝影∣吳金淼、吳金榮
     
      吳金淼(1915-1984)出生於楊梅庄,從小即嶄露出繪畫的藝術天分。1929年從楊梅公學校畢業後開始接觸攝影;1932年取得寫真舘的「企業許可令」;1935年拿到個人「寫真營業許可」,「金淼寫真舘」便正式於楊梅大華街69號租屋掛牌開張。吳金榮(1924-1997)小吳金淼九歲,1939年取得營業許可之後,便與哥哥金淼共同經營寫真舘,擔任其得力助手,許多金淼與友人的合影,都是由他按下快門。由於兄弟倆攝影技術精湛,拍攝邀約不斷、生意興隆,1951年吳金淼得以買下大華街65號店面繼續經營,並更名為「金淼照相舘」。
     
      六○年代下半吳金淼的重心由攝影轉為藝術創作,七○年參與楊梅花燈比賽屢獲佳績,1984年吳金淼與世長辭,享年七十,金淼照相舘交由吳金榮繼續經營。直到1994年吳金榮參與「錫福宮護樹護廟」運動,促成《回首楊梅壢――吳金淼.吳金榮攝影集》出版,讓吳氏兄弟六十年來為楊梅留下近兩萬張的老照片的事蹟被世人重視,為全台灣保留在地影像數量最多的單一照相舘,不僅是地方文獻的大發現,更是台灣攝影發展史上重要的文化資產。攝影家張照堂在《看見原鄉人――台灣客家光影紀事》書中讚賞吳金淼的作品:「這些照片不僅是攝影學,更是社會學、人類學共有的人類遺產。」
     
      1997年吳金榮過世,照相舘隨之熄燈,喪禮上楊梅人稱吳金榮為「楊梅文化守護神」;吳金淼更有「楊梅攝影之父」封號。
     
    撰文∣彭啓原
      資深紀錄片導演,客家文化暨地方文史工作者。1953年出生於楊梅客庄,1978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戲劇系影劇組,1989年開始製作一系列客家議題的公共電視節目。2003年擔任客家委員會「客家音像人才培訓計畫」班導師後,開始進行紀錄片拍攝的相關教學與推廣,以及個人早期拍攝議題內容的文字整理,完成的出版著作有:《台灣客庄影像》、《台三線的田野紀實》。《台灣客家》,2001榮獲34屆休士頓國際影展(Worldfest Houston)銀牌獎與紐約「QUESTAR國際影展」銅牌獎。

    ISBN:9786263611832
    規格:精裝/256頁/ 16.7 x 23 x 1.7 cm/普通級/彩色印刷/初版
    定價:450元